苗歌悠扬,银饰闪烁,9月15日,第八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在重庆观音桥商圈落下帷幕,九个区县携手再次向外界展示了渝东南地区的生态文化魅力。
作为主办方,彭水不仅牵头奉献了一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交相辉映的盛宴,更向外界展现了自己的节会承办能力和坚定不移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自2016年首届文化节启幕以来,彭水通过“办会”不断汲取发展动能,实现了从“节会承办地”到“区域文旅枢纽”的华丽蜕变,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走出了一条以节促产、以会兴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节会赋能
彭水锻造文旅枢纽能力
彭水之所以能成为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的承载者,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年来持续积累的节会策划执行力、资源统筹力和跨区域协调力。
通过连续举办十四届“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以及两届“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彭水已锤炼出一支专业高效的执行团队,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彭水办会模式”。
在区域协同方面,彭水积极落实永川、潼南对口协同,山东聊城东西协作,西昌、阆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协作城市优惠措施。携手南岸区、巴南区、南川区、武隆区、黔江区签订《重庆东站高铁旅游联盟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签订《2025年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在游客互送、活动互访、宣传互推、数据互享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全面提升节会接待与服务能力,彭水持续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贯通后,增加彭水西站至汉葭街道、绍庆街道、靛水街道3条公交专线,开通彭水西站至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景区直通车和彭水至酉阳“城际快客”专线、彭水西站至龚滩“景区快客”专线。新增凤凰台酒店、九黎云栖民宿、米澜假日酒店等客房1600余间,全县住宿接待能力达1.5万余人次/日,有效满足旅游旺季客流需求。
景区提质扩容也在加速推进。摩围山正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阿依河景区全力打造文旅商街和特色实景演艺;蚩尤九黎城积极打造常态化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夜经济网红非遗街区。还不断激活多元业态活力,推出多彩非遗、漂流音乐、避暑纳凉等“探秘多彩苗乡之旅”四季主题旅游线路,出台免费、半价、六折等“一张高铁票·一场苗乡情”优惠举措。
坐拥生态、民族、文化三大特色资源的彭水,通过持续举办节会,成功将“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品牌形象植入了游客心中。
品牌升级
从“活动”到“IP”蝶变
同唱娇阿依、共舞踩花山。踩花山节,不仅是一场苗族传统节日的狂欢,更是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它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感受苗族风情。
历经14届“一节一赛”,被彭水打造成县域文化IP品牌,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为抓手,在“一节一赛”这样的窗口充分展示。
民族文化方面,彭水在全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蚩尤九黎城内,打造苗绣馆、苗艺馆、苗医药馆和欢乐茶馆等,同时推出苗族特色体验活动,全方位呈现苗族文化和彭水传统文化,使蚩尤九黎城成为彭水文旅融合的标志性载体。
美食文化方面,彭水有适合煎烤烹炸煮的“郁山三香”,苗乡早餐首选的“心肺米粉”,家家必备的“晶丝苕粉”,更有“都卷子”“青杠旋”“斑鸠豆腐”“无忌烧白”等苗乡独有美食……
“硬实力”的提升,迅速转化为文旅产业的“软黄金”。
今年,《重庆彭水动力冲浪板赛(全国首站)》登上微博热搜前10名,全网浏览量达4800万人次,受众超2.96亿人次。
此外,彭水正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举办各类节赛活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中国·西部极限动力运动中心落户,彭水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授牌区县;建成重庆彭水文化旅游(亚太)营销展示中心;推出10条跨城市国际旅游线路产品,打造蚩尤九黎城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积极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暨2025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摩围山景区健步公开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选手,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通过不断开展活动,叠加“IP”价值,彭水文旅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产业富民
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
节会的价值更体现在其拉动当地百姓致富的实效上。
彭水通过“办节会”,成功实现了“以节兴市、以节促产、以节富民”的目标。
作为彭水老城、新城、景城三大板块之一的蚩尤九黎城,是全国最大的苗族风格建筑群,也是每年踩花山节的举办地,集民族、民俗、民间、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于一体。随着夜景和夜市功能的迭代,这里的夜游消费已然成为彭水旅游新的爆点。
今年春节期间,该景区持续推出的“国风苗韵·光影九黎”夜游活动,用“光影+科技”的手法,讲述“世界苗乡”的历史文化,加之商品和美食琳琅满目的夜市,平均每晚吸引2000多游客打卡和留宿。
彭水依托蚩尤九黎城聚集的人气大力发展“夜经济”,迭代升级“两江四岸”和乌江夜游景观,培育多个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打造更多涉及体育旅游、康养度假、节会经济、低空经济等方面的文旅产品。
以阿依河景区为例,景区为周边群众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设置100余个帮扶摊位和就业岗,帮助和解决周边村民就业。同时,有效带动景区沿线和周边开办农家乐100余家,发展枇杷、葡萄、西瓜、草莓等采摘园1000余亩,让景区旅游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稳压器”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2025年,彭水获评“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和“2025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入选“全国热门县城Top10”。1-8月,全县接待游客2514.19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4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0%和23.99%。
通过持续的节会耕耘,彭水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道路。
如今,渝厦高铁如银色巨龙穿越武陵山脉,源源不断将游客输送至彭水西站,也为这片苗乡土地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