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安全领域,鸟击始终是防范的重中之重。传统驱鸟方式如人工巡查、固定声波设备,长期受限于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尤其在夜间、暴雨等复杂天气下,人工巡检易遗漏鸟群轨迹,固定设备每日仅能执行有限任务,难以应对鸟类活动的随机性和持续性。这一行业痛点,正随着智能科技的应用迎来转机。今年10月1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行区正式上线由申昊科技研发的智能驱鸟机器人系统,通过“自主巡检+多维驱鸟+智能管控”的模式,为机场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智能驱鸟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对传统模式的全面升级。硬件上,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运动底盘,无需改造机场现有路面,即可适应飞行区草地、碎石等复杂地形;搭载高精度RTK导航系统与避障激光雷达,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沿预设路线自主巡检的同时,通过电子围栏技术严格规避禁行区域。功能模块设计更具巧思:声学驱鸟器可通过后台远程释放针对不同鸟类习性的特定频率声波,避免鸟群产生适应性;移动灭虫灯则通过灯诱方式灭杀昆虫,从源头减少鸟类食物来源,形成“驱鸟+控虫”的长效防控机制。

此外,机器人与充电房通过基站无线连接,后台管理系统集成实时监控、任务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运维人员可远程调整作业参数,实现“自主作业+远程管控”的闭环管理。本次落地萧山机场的系统,自10月1日上线以来展现出显著实效。与传统方式相比,机器人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巡检,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大幅提升防控频次与响应速度。其设计充分考虑了机场实际需求:例如,履带底盘避免了对跑道的改造负担,声学驱鸟的非侵入性特点减少了对机场正常运营的干扰,而移动灭虫功能则体现了从生态链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无人化、自动化、数据化”的运维模式,不仅是技术应用的突破,更是智慧机场建设的重要一环。
支撑这一系统的申昊科技,是一家长期深耕工业智能运维领域的企业。公司以“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为战略方向,技术积累覆盖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其产品此前已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多个关键行业。智能驱鸟机器人的成功落地,是申昊科技将技术能力从传统工业场景延伸至航空安全领域的一次实践。

智能驱鸟技术的推广价值不仅限于单一机场。随着航空运输量增长,鸟击风险防控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方式受人力成本、覆盖范围限制,难以持续扩大效能。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复制性强、运维成本可控,未来有望在更多枢纽机场落地。杭州萧山机场作为国内智能化转型的先行者,此前已试点AI智慧寻人、无人驾驶牵引车等项目,此次引入驱鸟机器人,是其整体智慧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从行业视角看,这种技术融合也体现了关键基础设施运维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