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这一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开发区始终践行这一理念,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天津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武清区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三新”“三量”为抓手,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先后获评天津首家市级生态工业园区、全国生态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
生态为基 厚植绿色发展底蕴
武清开发区生态底蕴得天独厚,东临京杭大运河,北依龙凤新河,西伴龙凤河故道,三大水系交织环绕,赋予园区独特的水韵灵性。园区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生态兴区”,匠心打造了湿地风格的中央湖公园,总面积达700亩,成为一处独特的城市生态会客厅;同步建成的海绵城市主题公园,总面积5.4万平方米,是全区唯一一座海绵公园,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城市水环境等为目标,打造城市“新绿肺”。通过系统性生态建设,武清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42%,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形成了蓝绿交织、林水相融的生态网络格局。多年来,园区始终坚守环保“铁门槛”底线,将环评准入作为项目引进的先决条件,确保入驻企业100%符合绿色标准,铸就了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金字招牌”。
产业为本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一直以来,武清开发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制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减排降碳改造和工业节能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节能设施改造项目、能耗在线数字化平台项目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此外,园区还打造了规划面积约0.75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主题园区——武清低碳工业制冷设备产业主题园区,依托丹佛斯、天加环境、维克、思科普等优势资源,以源源不断的“绿”动力推动园区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创新为魂 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武清开发区持续加大绿色生产力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增长,集聚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
当建筑不再只是冰冷的空间载体,而是能自主感知、智能运作的 “生命体”。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正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该公司聚焦建筑运行阶段的智慧管理,推动建筑运维从粗放式向智能化转型。其研发的碳控官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涵盖了在节能算法、大数据模型、精准预测、智慧控制等多个前沿领域,能够达成建筑用能精细化管理,先后荣获30余项国家级、市级荣誉。当下,华德智慧选址武清开发区,打造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将按照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美国绿色建筑LEED铂金级认证、中国近零能耗认证的标准,建成国际领先的建筑运营中心与近零碳示范项目,一个全新的“绿色引擎”正在加速建成。
服务为桥 汇聚绿色发展动能
武清开发区始终将优质服务作为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施策、搭建平台,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聚焦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通过培训会、对接会、技术分享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明确转型路径、掌握前沿技术、对接优势资源,有效破解企业在节能改造、能源管理、低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今年以来,园区已累计对300家工业企业进行了一对一政策传达,促成62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填报第一批转型试点需求,15家企业进入方案对接阶段,12家企业完成试点签约。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进一步激发了园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如今的武清开发区,不仅是工业产业的聚集地,更是绿色创新的试验田、生态文明的展示窗。未来,园区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3+1+1”工作思路落地见效,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低碳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执“绿”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